在目前的哈市公共交通行业中,民营公交占了"半壁江山"。民营公交曾是哈尔滨公交发展的重要部分,也是承担哈市公交运输的主要力量。然而随着社会发展,民营企业追逐利益的本能和公交的公益性矛盾也日渐突出。公交服务的问题总绕不开民营公交。处理好公共交通公益性和企业效益之间的冲突,理顺公交市场的运行管理机制,成为哈市实施"公交优先"战略、建设"公交都市"的重要内容。
近日,本报接到读者来信,反映民营公交线路发车少、车辆陈旧、乘车拥挤。针对市民反映的各种问题,记者进行了调查。
市民对民营公交服务不满
25日18时,记者前往哈市南极街、田地街公交站台统计公交车运行之间的间隔,发现23路车15分钟来一趟车,66路前后车间隔达到20分钟, 201路40分钟等不到一辆车……经过几天的调查,记者发现存在问题的公交车多为民营线路。
在红旗小区公交站台,记者问一位姓高的大妈坐哪路车?她说自己要坐91路车去往道里方向。她对记者说,自己每天都要坐公交车,主要坐的就是91路和201路车。她说现在公交车比以前好多了,但有些车还是太慢,等的时间太长,有时等半个多小时等来一辆车,尤其是冬天在外边站着等车真是遭罪啊。
在 201路车的湘江路终点,记者看到路两旁停满了公交车。附近百姓告诉记者,这些车几乎常年停在这里也不发车。看到记者采访,车队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总共有34台车,由于招不上来司机,目前只有15台车能正常运行。记者数了一下停在路边的车,总共有20辆。许多车看上去落满了灰尘,显然长时间没有启动。一边是站台上焦急等候的乘客,一边是超过半数的车辆闲置"趴窝",让人感到蹊跷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这类闲置的车有可能是"凑数"套取"油补"的。
民营公交将利益摆在首位
1992年进入公交行业的管理人员张铭对记者说,个体和民营企业进入公交行业,对缓解市民"乘车难"有过很大帮助,但其带来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。他说当年许多民营公交车常常在一个站台等很长时间,装满了人开始发车,在路上疯狂急驶,任意变道超车及闯信号灯,完全不顾市民的乘车安全,被称为"疯狂老鼠",这些年随着公交管理部门管理力度的加大逐步消失,但民营公交车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没有变。张铭说,公交车一张票一元钱,利润十分微薄,企业想盈利,那只能从乘客身上算计,少投入、减少发车频次就不可避免了。
一家民营公交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:"你以为我们不想搞好服务啊?但企业不盈利就不能生存,企业那么大投入,那么多人要吃饭,不考虑成本和效益不行啊!"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这番话代表了很多民营公交企业的心态,一边想着利益,一边又被迫重视公益性——但利益始终摆在首位。
回归公益步伐呼唤加快
哈市公交管理部门人士告诉记者,民营公交的出现,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。当时因为国有企业的公交运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,为了解决"乘车难",出现了个体业者经营的小面包车队,以及由民营企业投资的"联运车"。后来"小面包"由于服务质量差退出公交市场。而当时一般跑城郊线路的联运车规模越来越大,成为今天的民营公交车。
时至今日,公交车不能搞个体经营,不能交给私人经营成为市民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共识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近几年随着"公交都市"建设步伐的加快,哈市开始增加国有公交企业的投入,治理民营公交逐利给乘客带来的困扰。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从1998年开始对承包出去的公交线路逐步回收,到2002年所有外包线路都已经收回,再次实行"国有经营"。另一家国有公交企业哈市电车公司,从2007年初就开始着手收回对外租赁的线路,目前20条线路已全部收回。
但即使如此,民营公交依然是哈市公交行业的重要力量。据哈市公交管理部门人士介绍,目前哈市公交编码线路156条,公交车总量达到5105台。近几年民营公交车数量有所减少,国有公交数量一直在增长,民营公交依然占哈市公交车的半数。今后如何整合民营公交企业,建立并完善公交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,逐步理顺公交市场的运行管理机制,成为摆在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。